近日,住房和城乡发展部发布了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建设和居住区第一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草案)。该标准适用于指导智能社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标准由范围、标准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 、智能社区整体结构、基础设施、综合社区服务平台、应用服务要求、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安全和运行维护等组成。
智能城市建筑和居住区第一部分
智能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
标准明确定义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社区场景中的人、事、地、物、情、组织等数据资源,为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提供社区管理和服务应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智能、精细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
标准对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社区应用、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安全运维保障等智能社区系统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智能社区系统架构
该标准明确规定,智能社区系统的总体结构由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系统和运维系统组成。
智能社区应用服务按服务对象划分为社区管理应用和社区服务应用。
社区管理应用包括社区治安防控和社区隐患治理。
社区安全防治应用包括人口控制、车辆控制、住房管理、重点单位管理、群众防治力量管理、安全设施管理等;社区隐患管理应包括基础公共设施、消防、高空抛物、群体租赁、环境隐患等;
物业支付、信息发布、在线管家、建筑对讲、智能门禁、视频监控、周边报警、设施监控、环境监控、垃圾分类管理、停车管理等。
社区服务应用包括:
与社区居民便利服务相关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庭、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社区互动、社区医疗、家庭护理、社会保障服务、投诉建议等;
无人超市、快递服务、教育培训、旧物回收、货物搬运、汽车维修、房地产租售等与社区商户商业服务相关的应用。
标准指出,智能社区的整体功能和效果应以社区居民的幸福、收益和安全为指导方向;动态收集、反馈、分析、预测和标准化社区相应数据;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授权管理、信息推送、应用管理等。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