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区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测量、分析和整合社区运营的关键信息,智能响应社区居民的民生、交通、家居、商业和生活需求,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便利,促进社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经过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智能社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逐步建立,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推进智能社区建设。目前,系统不完善、社区组织效率低、资金不足、居民参与度低是影响智能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必须在技术、组织、资金、用户等方面努力工作。
1.做好系统结构,为智能社区建设奠定稳定的技术保障。智能社区的技术条件很高。只有网络、通信和信息系统运行良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居民形成使用习惯。智能社区系统包括智能人群、基础平台、功能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智能人群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社区居民。前者为系统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后者通过基础平台获得所需的服务。智能人群决定了智能社区建设过程的速度和结果。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社区居民使用信息系统的意识和能力培训至关重要。基础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社区数据库,收集与居民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有关的信息,为居民提供智能服务。功能应用层与居民密切相关,居民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满足自身需求。决策管理层与社区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管理效率是否可以提高、运营成本是否可以降低有关。
2.改变政府职能,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智慧社区要求政府调整组织结构,突出服务职能,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真正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目前,在城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体系下,街道办事处应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管理职能,不仅要负责履行政府分配的事项,还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推动了许多责任,但由于资源或资金不足,居委会难以快速解决问题,效率低,导致居民满意度低。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宣布废除《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街道居住制度失去了基本的法律依据,限制了街道办事处理许多事务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在建设智能社区的过程中,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层次,建设城市-社区的组织结构。此外,社区需要更好地支持和鼓励。NGO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辅助力量。
3.拓宽融资渠道,为智能社区建设寻求稳定的资本保障。智能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早期投资和后期维护资金。目前,社区居委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政府财政拨款,由街道办事处分配,资金来源不稳定,限制了智能社区的建设速度。因此,寻求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吸引国内外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智能社区建设,使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是确保智能社区建设资金的唯一途径。
4.大力推广,为智能社区建设积累充分的用户保障。通过现场活动和多媒体手段普及智能社区知识,让居民了解智能社区的内涵、功能和价值,产生使用智能社区系统的意愿;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演示、培训和指导,让居民体验在线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便利服务功能模块,掌握使用智能社区系统的技能;通过在线问答、投诉验收、故障排除等服务措施,真正培养居民成为智能社区系统的长期活跃用户,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监督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政府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公共服务的平等,使便利服务更加亲密。
总之,智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组织、资金和用户的保障。技术保障影响智能社区的功能设置和用户体验;组织保障决定智能社区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水平;资金保障影响智能社区的建设速度和运营质量;用户保障关系智能社区的作用和实际效果。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组织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只要政府大力组织智慧人群,共同努力,智慧社区建设的各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