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中国应在2020年实现50%的智能社区覆盖。自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智能社区建设标准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智能社区建设领域取得了业界的显著成就。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挑战。
首先,如果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大量涉及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许多社区设施陈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过去的管理极其混乱。各种利益纠缠其中,引领全身。
第二,建设主体不是很清楚。作为社会管理力量的主导机构,政府不愿意把自己放在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位置。社区是一项琐碎的工作,不像建设一个公园、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一个Shopping Mall看起来更有政绩。上层领导非常重视,但在执行层面,动力不足,因为这不是一个立即看到利益的工作。
第三,资金来源。作为社区管理者,增加社区安全、门禁、停车、wifi,应该是物业公司的问题,政府不应该为此付出代价。许多旧社区的改造只针对严重影响社区居民安全的旧社区。然而,对于物业公司来说,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也没有自掏腰包改造社区硬件的动力。此外,一旦涉及到使用大型维修基金,对于有行业委员会的社区来说,操作更加困难,不愿意面对一些可能导致不理解的业主的抱怨。
第四,运营主体不明确。政府希望有商业机构建设,政府提供资源。从许多地方反映的情况来看,政府提供的资源也非常有限。在整体智能社区平台中,商业运营实现部分的内容不如管理部分多。因此,许多商业机构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做出选择。该平台属于政府,商业机构也担心,由于领导层的变化和其他外部干预,他们以前的投资将被浪费。
第五,社区是终端管理和商业以及方方面面的综合,相关的部门非常多。地方政府在建设智慧社区项目的时候,会把这个工作交给某一个部门,有的在经信局,有的在民政局,还有的在组织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且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系统供应商,有固定的工作模式。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屏障,在打通过程中,阻力重重。智慧社区建设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关系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管理部门也很多。如何有效推进智慧社区的建设,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这些思路。
首先,从简单到复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在最初的切入中,从更直观的部分,社区综合服务、社区便利服务,这些部分可以快速切入人们的生活,社区商业部分也应该是第一个,毕竟,是商业部分是实现资源的唯一途径,也是引入市场运营商的好切入点。
其次,政府主导平台的轻量级建设。对于大多数试点项目来说,财政不会有很多资金,所以选择从轻量级平台和应用级平台建设是妥协。
第三,在总体规划中,框架应按照五年和十年的规划进行。数据库中心是首要任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数据显示,因为试点项目不仅要满足管理的实用性,而且要确保可访问性、数据可视化和对实际工作的具体指导。同时,建立主要服务端和管理端的平台,保留访问第三方应用平台的数据接口。
第四,从一开始就要做好与居民相连的服务端,app、微信平台和小程序都是连接居民的移动应用。在我国基层管理服务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与居民的联系不完善,一个简单的通知公告无法及时到达。
第五,部门轻量级硬件应用级硬件应用,如门锁改造,实现手机开门。公共部件的安全监控、停车系统中的智能分析模块和关键监控人员的智能硬件。一方面,它是基于数据收集。另一方面,通过硬件访问,提高居民对平台使用的粘性。
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智慧社区建设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未来20年将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市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30年里,在社区建设的硬件(建房)方面,速度并不快,规模也不小。但对于社区建设的软件(管理和服务),它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智能社区建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但如果不迈出第一步,它将永远在原地。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