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社区服务“小窗口” 能办群众“全科事”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4日新闻 真的太方便了,窗户接受后,我们来社区工作,不再需要问哪个窗口,也不用因为窗口工作人员不在而来回跑!74岁的青岛湛山街盐城路社区居民郭亚琴提到了社区服务大厅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郭亚琴提到一窗口验收,得益于青岛市民政局发布的《青岛市全面实施社区一窗口验收、一般服务模式实施方案》。该计划指导城市社区打破传统的线性工作服务模式,通过综合服务窗口接受所有社区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整体质量,实现社区工作也可以只找到一个人,可以做一切最多跑一次,想做的目标。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李文敏表示,各区市综合梳理社区公共服务指南,社区工作者政策理论和技能水平提高培训,培训全面掌握社区工作专业技能,培训综合社区工作者、培训、综合业务考核、考核、综合服务评价,颁发综合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证书,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承诺、一窗口服务承诺模式、一窗口服务承诺、一次性问题接待、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服务承诺等。

湛山街盐城路社区工作站站长雷建平对一窗受理、一般服务的好处有一篮子话要说。原来我们社区有六个业务办理窗口:党建、民政、计划生育、城管、综治、劳动保障,每个窗口都有一个社工负责。由于每项工作都很专业,当窗口的社工想出去开会或培训时,这项业务只能暂停。居民来做生意却找不到人,自然会有意见。雷建平表示,在综合服务窗口接受所有社区公共服务后,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改革也让他们回归了主营业务。程丽丽原来是盐城路社区计划生育窗口的工作人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每天都被绑在窗户上,很少有时间沉入社区电网和居民的家中。现在只有两个人需要一个综合的窗口。我们剩下的人都去电网和居民家里进行自治活动,这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帮助居民解决真正的问题。程丽丽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工作放在前面,等待居民上门,社会工作者主动敲门,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社区服务。

据李文敏介绍,目前我市已在80%的城市社区实施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