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我很高兴写作。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楼,87岁的唐培新先生正在练习书法,对最近住的养老院非常满意。我女儿安排我在这里,这很好。
2019年底,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518.12占户籍总人口的35.2%。根据养老服务既是民生又是大产业的理念,上海标杆最高标准、最佳水平,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行业质量、团队水平、支付能力和市场活力,为城市老年人编织社区幸福养老服务网络。
为老年人嵌入社区
看病不方便,住养老院难,好的老年餐少……在长宁区对老年人生活条件和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中,前几个需求集中反映了养老服务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面对超大城市、老年人高度聚集的特点,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城市养老的首选模式。2019年11月,发布了《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指南》,推进15分钟服务圈布局,重点建设集日托、全托、餐饮、辅助推广、医疗、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社区。
虹桥街道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年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一站式的养老中心。记者在中心一楼的悠乐茶餐厅看到了一周的早晚餐食谱,南乳肉、糖醋鱼块、番茄炒蛋、鱼香茄子、丝瓜蛋汤……菜品丰富,荤素搭配,价格适中。
社区里的许多老人和我一样,只要他们有空,他们就会来这里吃饭。现在天气很热,素鸡、蒸鱼、油炸蔬菜和其他更轻的配菜会更多,这符合我们的胃口。住在附近的74岁阿姨范根迪告诉记者,这不仅节省了烹饪和洗碗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老年人在购买蔬菜和烹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目前,上海已建成268个社区综合老年服务中心,实现街道和城镇的全面覆盖。其中,有187个老年护理之家,720个社区日间服务中心提供白天护理,1020个社区老年餐饮服务场所,615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因此,基本形成了街道、城镇和村庄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每个工作人员都认真负责,对老年人特别尊重和耐心。一位老人在一封感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信中写道:为老年人服务并不容易。博大善良,功德无量!”
关爱认知症老人
7月16日上午,上海虹桥街拳。7月16日上午,上海虹桥街认知大使、昆曲演员赵金宇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指导认知老年人的手指动作。增加难度,一个手兰花手指,一个手兰花手掌。
老年人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受老年痴呆症等认知疾病的影响,他们会慢慢忘记是否吃过饭,如何回家,甚至是谁。此外,随着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到2019年77.3年,认知疾病的比例显著增加。根据长宁区的覆盖范围2.4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万名老年人筛查结果的7%。
如何让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有一个更好的晚年?如何减轻认知障碍老年人亲属的照顾负担?如何消除社会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歧视和误解?自2019年9月起,上海在全市28个街道和城镇开展了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致力于社区认知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开展非药物干预,为老年人创造关注、关心和关心认知障碍的社会环境。长宁区在上海推出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和《社区和家庭认知障碍护理标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现了9个街道和1个城镇的全面覆盖,引领了社区宣传、早期筛查、社区预防、家庭支持、专业干预、护理机构入住等全链服务模式。
我们的活动主要包括节奏练习、音乐、着色、园艺、谜题、计算等。上海完美老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费用超过了记者,事实上,这些老年人的朋友圈很小。小组活动的核心功能不是做什么,而是社会工作者如何引导老年人之间更好的互动。
虹桥街综合为老年服务中心为认知患者设立了记忆家家庭支持中心,配备了在线康复和大脑健康游戏。老年人可以点击屏幕,摇动操作杆,锻炼老年人的反应和记忆。此外,昆曲、八段锦、太极拳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被引入认知障碍干预,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一位社工说,让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晚年,让我们有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本报记者 柴如瑾、郭俊锋、曹继军、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